首页 | 本学科首页   官方微博 | 高级检索  
文章检索
  按 检索   检索词:      
出版年份:   被引次数:   他引次数: 提示:输入*表示无穷大
  收费全文   2篇
  免费   0篇
外科学   2篇
  2018年   1篇
  2014年   1篇
排序方式: 共有2条查询结果,搜索用时 46 毫秒
1
1.
目的 :探讨中医综合疗法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。方法 :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集肘关节三联征经内固定术后的患者32例,分为两组。其中,对照组17例,男12例,女5例;平均年龄(41.0±7.1)岁;采用以往程序法行康复治疗。治疗组15例,男10例,女5例;平均年龄(41.3±7.6)岁;按照中医综合治疗法行康复治疗,术后0~2周早期行被动训练,术后3~4周中期从助力被动训练向主动功能锻炼过渡,术后5~12周后期主动训练,各阶段以中药内服、外用以及推拿理疗配合应用。采用Mayo评分对两组患者随访终末期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,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。结果:所有患者获得随访,平均随访时间7.5个月,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松脱、明显骨折移位和异位骨化等现象。治疗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(t=12.78,P=0.00);治疗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(χ2=8.719,P=0.003)。对照组中,7例需返院行粘连松解术,而治疗组仅1例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2=4.626,P=0.032)。结论 :中医综合疗法通过分阶段不同疗法组合,可以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,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2.
髋臼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  总被引:1,自引:1,他引:0  
目的:探讨3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固定髋臼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。方法 :16个髋关节标本随机分为4组,其中1组完整髋臼作为正常对照组,其余3组模拟双柱骨折后,分别按下列方法内固定:前柱螺钉加后柱钢板(SP),前柱钢板加后柱螺钉(PS),后柱双钢板(PP)。通过连续垂直加载,记录骨折的位移程度和髋臼的接触特性。结果:在载荷800 N时,SP、PS和PP 3组髋臼平均纵向位移位分别为(1.92±0.81)、(2.09±1.13)、(3.44±0.75)mm,SP与P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=0.033)。SP、PS和PP 3组髋臼平均横向位移位分别为(0.63±0.33)、(0.77±0.45)、(1.44±0.56)mm,SP组与PS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=0.047)。800 N载荷压力下,在髋臼负重区,与正常对照组相比,SP、PS和PP组分别接触面积增加了6%、9%和27%,其中P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(P=0.027);在髋臼负重区,与正常对照组相比,SP、PS和PP组平均应力分别增加了4%、29%和39%,其中P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(P=0.003)。结论:在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和接触性方面,前柱螺钉加后柱钢板有较大优势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1
设为首页 | 免责声明 | 关于勤云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©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09084417号